赶海美食博主在七零 第207节
“没事,多亏了你,平常我可配不上鼎鼎有名的海隅村副业组总负责人。”陈昭嬉笑着化解她的尴尬。
齐二给丰云递了把剪刀,招呼她一起帮忙,并与其他人扯起闲篇。
他像一块海绵一样,不断吸收这几个月海隅村发生的事情。话题迅速切换,众人忙着应付他,没了打量丰云的心思。
落在身上的视线消失,丰云长舒了一口气,逐渐放松身体,拿起剪刀剪窗花。她有这方面的经验,剪出来的窗花相当漂亮。
“云姐姐不喜欢说话。”小宝轻声在于知乐耳边说。
之后,于知乐不经意与她对视,发现她确实有些拘谨,只微笑示意,没有主动搭话,有时还会帮她转移其他人的注意力。
一行人说笑着,张文心大哥推来一个大桶,朗声道:“妹,绿豆汤在井里沁凉了。”
张文心连忙去迎他,招呼大家拿吃食摊装柠檬茶的杯子来喝,并谢谢朋友们帮忙准备婚宴需要的东西。
一杯冰冰凉凉的绿豆汤进肚,众人觉得暑气都消了几分,食欲增加,洗完杯子便准备回家做晚饭。
临近饭点,于知乐只让小宝喝了小半杯。她帮忙收拾好东西,就带齐二和丰云回家,给两人安排住处。
齐二和小宝住一间屋,丰云睡蓝圆圆的房间,蓝圆圆则与于知乐一起睡。
近段时间,难得有客人上门,于知乐和蓝圆圆做了一顿丰富的晚餐招呼丰云。
“谢谢你,你比齐云杰和小宝说的还要好。”丰云说。
于知乐停下转身离开的动作,看着抓紧澡房门框的她,说:“不用客气,大家都是朋友,小事不用放在心上。”
丰云朝她腼腆一笑,才关门洗澡。
这时,齐二从行李中翻出周岳生托他带回的礼物,还有秦云柏给于初月送的礼物。
周岳生送的还是裙子,这回是白底浅紫碎花的,配色依旧很清新,很适合夏天。
第二天,齐二和小宝带她在村里晃悠。有了上次的经验,齐二没有透露丰云的身份,只说是朋友。
三人溜达到河边,听到喝彩声,走近便看到一群光着上半身的小伙子。
“我来了,都让开!”晒得黑乎乎的于齐举手高喊,聚在岸边的人主动退让出空地,“三、二、一。”
话音一落,他从远处跑来,脚蹬在河边的大石头上,借力跳起来,人在空中转了一圈,最后一头扎进水里。
下一秒,他从水中冒出头,朝兄弟们露出一口大白牙。
“于三,厉害啊!”一个瘦高个惊呼,“才过了一年,你居然翻得这么漂亮了!再来一个!”
其他人纷纷跟着起哄。
于齐瞥见小宝,连忙爬上岸,摆手拒绝他们。
“小宝,你果然回来了,有没有想三哥?”他湿哒哒地跑到向小宝三人,又在离他们半米的地方停下。
小宝点点头,说:“想的,三哥哥真厉害。”
于齐憨笑挠了挠后脑勺,说:“三哥再给你表演一个新花样,我瞒着大哥练了很久的。”
说完,他又跑开,找了一个新的地方,连续手不着地空翻,最后又一头扎进水里。
大家拍手叫好,小宝亦然,只有丰云上下打量着个黑小子。
“你不会看上小齐了吧?”齐二用的是疑问句,但语气颇为笃定,“再这样下去,于二叔一家都能被你划拉进电影里。”
丰云笑了笑,只说了一个“再”字就被打断。
“于齐!我说了多少遍,游水就游水,不要做这些花里胡哨的动作!”杨素云生气道。
于齐闭气埋头入水躲她。
没曾想,杨素云见了丰云,立刻忘了他,热情邀请:“丰导,中午来我家吃顿便饭。”
丰云与她朝夕相处了几个月,面对她不会拘谨局促,笑着点了点头。想到她训斥于齐的话,没将未完的话说出口。
之后几天,叶成玉在副业组朋友的口中得知了丰云的身份,向她发出学习会分享的邀请。
丰云犹豫着要怎么拒绝。
叶成玉看穿了她的心思,主动说自己记错安排了,最近学习会没有空档,并邀请她和齐二去参加村小学的成立典礼。
成立典礼当天是个吉日,海隅村三喜临门。
早上村小学成立,叶成玉和于杨各管一个班,村里多了朗朗的读书声。中午,邮电局的人终于到村里装电话了,海隅村因此成为了海县第一个拥有电话的村子。傍晚,于知乐接到消息,京市的厂房开始动工。
为了庆祝,全村人久违地在夜幕降临后一起打开电灯,载歌载舞,整个村子被喜悦的氛围环绕。
丰云见过灯火通明的街道,但从来没想过开灯会成为一种极为隆重的庆祝方式,当晚就在收集素材的本子上记这件事。
紧接着的大喜事便是张文心和葛泰的婚宴,村里特地将休息日调到了七月十八。
葛泰父母早亡,家里没有帮忙张罗事宜的长辈,一切由文柔和张爸张罗。
婚宴请的人多,所以宴席安排在打谷场,村里的人一早就到场帮着支帐篷和摆放桌椅。
小孩们今天不上课,也没闲着,由张晓云领
着去后山山坡上摘花,说要将张文心的婚房布置得漂漂亮亮的。
张文心的房间里,于知乐在给张文心化妆,说:“眼睛往上看,我画一下眼线。”
蓝圆圆提前备好了几卷胶带,在旁边拍照,而于初月帮她熨今天要穿的裙子。
“有点紧张。”张文心双手攥紧,不断调整呼吸。
于初月尝试将她的注意力往自己身上引,打趣道:“我们仨里,乐乐第一个领证,你是第一个办婚宴,还有什么能让我抢先一回的呢?”
谁知,张文心一边皱眉思考,一边紧张。
忽然间,于知乐突然将镜子放到她面前,问:“喜欢这个妆吗?”
被她这么一打岔,张文心的视线转移向镜子上,仔细端详自己的脸,一时倒忘了紧张。
于初月和蓝圆圆悄悄朝于知乐竖起大拇指。
衣服熨好,张文心换上,于知乐才帮她涂口红。口红是于婉琴送她的礼物,衬得她格外精神。
涂完,她拿着镜子看了看,声音有点哽咽:“我这辈子第一涂口红,是你帮我涂。我结婚了,也是你帮我涂。”
于知乐闯进镜子,抱住她的肩膀,轻拍安慰。
另一边,蓝圆圆觉得感人,按下快门,将这一幕永远留在了胶卷中。
尽管葛家与张家不远,但葛泰还是向宁谭借了吉普车,在小孩们的跟随中,缓慢开车来接人。
婚宴来了很多客人,宁谭、刘书记、和胡双父女,还有胡蓝很早就到了,杜南枝和白绮珊还带来了几个色彩艳丽的花篮。
这天,打谷场的热闹一直持续到夜幕降临。他们还请了电影放映队,播了一场喜庆的电影。
将新人送进婚房,于知乐几人才结伴回家。
“我第一次见全村人一起参加婚礼,真热闹。”丰云说。
同时,她在心里回忆整个流程,将当地特色婚俗深深刻在脑子深处。
于知乐浅笑问:“你们打算留多久?山桃村的中熟品种很快采摘了,还有西山村的青梅,到时场面也蛮热闹的。”
住了十来天,丰云与她们熟络了很多,没有一开始的拘谨了,点头如小鸡啄米。
第二天,于知乐带她去找张二婶娘,问了海县各村子这段时间会举办的特色活动,帮着她安排了一个采风行程。
葛泰的婚假有五天,他又难得有这么长的假期,这几天被村里人拉着各种吃饭喝酒。直到他回省城,村里的生活节奏才恢复平常。
接下来的半个月,齐二和丰云带着小宝早出晚归。三人肤色黑了一个度,但两位导演厚厚的笔记本记满了素材,他们每天的心情都很愉悦。
到了八月初,制片厂通知两人回去继续电影的后期制作,他们不得不离开,很多人到村口送他们。
“小宝,乖,姐姐过了中秋节就去京市找你。”于知乐摸摸小宝的头。
小宝点点头,乖巧上车,从车窗探出头与她挥手告别。
这次,他把爬爬和摩尔一起带回京市。所以爬爬学着他从另一侧车窗探出头,前爪朝大家摆了摆。
“爬爬,拜拜,京市见。”于齐挥手告别。
外后视镜里,他的身影越来越小,齐二瞥见丰云有点失落的表情,宽慰道:“你的新戏还有很久才开,说不准到时二婶会改变主意。”
“但愿吧。”丰云应了一句,便没再继续这个话题。
留在海隅村的一个月里,她没和杨素云接触很多,但还是能清晰感受到她并不希望自家小孩做危险的想法,所以一直没提看中于齐当武打演员的事。
想着,她又想到去年年底四处找演员的痛苦经历,不自觉眉头皱紧。
齐二也有相同的经历,自然深知找不到合适演员的痛苦。所以当他通过内后视镜看到后排的小宝,嘴角微微上扬。
另一边,于知乐在副业组小院拆开宁谭顺路带她的信。
“京市那边进度很快,通知我们开始选人了。”她对张文心和于初月说。
张文心和于初月应好,前者去大队部开广播,后者在小院摆好桌子、文具,准备进行登记。
“海隅村所有人注意,海隅村所有人注意。”张文心失真的声音在瞬间传遍村子的每个角落,“从现在开始,年龄在十五岁以上且有意愿前往京市副食品加工厂的人,傍晚下工后可以到小院进行登记,报名时间只有五天。五天后,副业组将会组织报名者进行考试,通过的人将在秋收之后分批迁往京市,通知完毕。”
时值傍晚,村里人吃过晚餐在散步,听到广播就前往副业组小院凑热闹。
第一个报名的人是杨素云,她一听到消息,便立刻拉着于海宗来了。她让于初月将自己、于海宗和于齐的名字写上。
“于杨不去?”于初月再次确认。
杨素云也不想一家人分隔两地,但拗不过于杨的想法,说:“他说想留在村里教书。”
“行,写上了。”于初月读了一遍,而后朗声道,“下一位。”
不一会儿,副业组小院外排起了长长的队伍,也有很多人站在一旁观望。
登记到天色昏暗,终于登记完最后一个人。于初月松了一口气,甩了甩发酸的右臂放松。
与此同时,她看着本子,默数今天报名的人数,数完便开口:“人不算多,七十个人。”
于知乐在出笔试考试的卷子,应声:“还行,很想去京市的人比预想中的多一点,考卷印五百份就差不多了。”
紧接着的四天,于初月每天傍晚都会坐在小桌前。第二、三天的人与第一天几乎持平,第四天则大幅度减少,到了最后一天,来排队的人骤然增加。
于知乐在第三天出完了考题,让陈昭亲自送去印刷厂,又将印好的卷子锁进读书角的柜子。
除了早已确定好的管理层人员,其他人连试卷的影子都没见过。
很快,时间来到笔试当天,报名的人被聚集到打谷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