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介绍 首页

    赶海美食博主在七零

  • 阅读设置
    赶海美食博主在七零 第200节
      于知乐回想双胞胎的大名,低声念道:“于思婉,张念君,思念婉君。”
      张婉君,是张奶奶的名字,她们一直没有忘记。
      “所以,真的是老熟人?”杜生呷了一口茶,摇头感叹,“你们海隅村真的不简单。”
      尽管厂房还没有影子,但一路绿灯就表明了那两位的态度。一想到她们在京市的关系网,他的脑海里只有一句话——海隅牌前途无量。
      “按照这封信准备资料。”他掏出一封信,点了点信封表面的地址,“寄到这个地址去,之后会有人通知你结果。”
      于知乐应好,送他们出门,随即去通知张文心和于初月。
      张文心二人听了她复述的话,又惊奇又感慨。
      而得知此事的张奶奶笑眯眯地说:“小清和小茹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,真好,真好。”
      第二天早晨,几家人结伴去赏梅,杜南枝和白绮珊给一行人做导游。
      花溪村家家户户门口都别着鲜艳的花儿,配上红纸,年味十足的同时多了几分生命力。
      众人沿着蜿蜒的小径踏入梅谷,在其中漫步。争奇斗艳的各色梅树,带着清冽气息的幽幽花香,让所有人对这趟旅程难以忘怀。
      回到村里,于知乐、张文心和于初月马不停蹄地开始整理申请资料。得益于平时养成的良好工作习惯,她们仅用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将资料全部准备妥当。
      年初三,于知乐和齐二、杨素云一起去镇上邮局。
      路上,杨素云不停揉搓衣服下摆,身体绷得紧紧的,紧张肉眼可见。
      “二婶,齐二在片场摸爬滚打快十年了,眼光毒辣,他说你行,你肯定能行。”于知乐宽慰,引导她做深呼吸放松,“吸气,屏息,呼气,再屏气。”
      杨素云照着她的节奏重复了几遍,压力缓解了不少。
      到了邮局,于知乐去寄信,齐二则去填电话单子。
      三人来得早,邮局刚开门没多久,要打电话的人很少,他们很快与齐二的同事通上了电话。
      不出齐二所料,杨素云一开嗓,他的同事当即拍案确定人选,并说马上出门给她寄前往京市的路费。
      “恭喜二婶。”于知乐笑道。
      杨素云还有种不真实感,语气里满是不确定:“我真被选上去拍电影了?”
      “对,二婶到时和我们一起回京市就行。”齐二应道。
      消息传到于齐耳朵里,不出半天,便传遍整条村子。
      杨素云家的门槛几乎被村里人踩烂了。
      齐二出门采风,也被热情的村民们围堵。大家牵来自家孩子,七嘴八舌地介绍,还有人毛遂自荐。
      “齐导演,我们家小花眼睛又大又圆,上电影的话,绝对抢眼。”
      “齐导演,我家小狗能吃苦耐劳,又听话,您让他往东,他绝对不敢往西。”
      于齐自知惹了祸,张开双臂,拼尽全力替齐二挡人。
      路过的叶成玉见了似曾相识的场景,哭笑不得,再次开口替他解围。
      可惜,这次的效果不佳,齐二甚至被围得更紧。
      “大家安静一下,我有话要说。”齐二举高双手,连忙趁着众人噤声的间隙大喊,“我之后要拍一部关于海隅村的电影,有演员需求的话,我会提前通知大家。”
      在他的再三保证下,周围的人才慢慢散开。
      “小齐导演真受欢迎。”叶成玉开玩笑道,“每次碰见你,你身边都围着这么多人。”
      齐二笑了笑,抬手擦掉额角的汗,向她和于齐道谢。
      面对他真诚的笑容,于齐一脸羞愧,手脚无处无放。
      这时,于知乐和周岳生并肩而来。
      “事情就是他传出去的,这是他该做的。”于知乐轻弹于齐的脑门,“事以密成,你就不怕有人故意使坏?”
      “乐姐,我知道错了,我以后一定一定不会乱说话。”于齐低头道歉。
      于知乐点点头,让他回家,这一小插曲便过去了。
      因着这事,初三、初四晚的学习会空前受欢迎。旧仓库被挤得水泄不通,门口还围了一圈人。
      齐二虽不喜欢当众发言,但讲起故事来也不怯场,时不时能收获台下人的喝彩声。
      他讲的电影幕后故事新奇又好玩,村里人非常喜欢。叶成玉架不住大家的请求,邀请他返场,他欣然同意。
      余下的几天,曲蓉几人不是出门找人聊天,就是去帮于潮川操练远洋队队员,偶尔还会坐船出海钓鱼,日子过得优哉游哉。
      而三对即将面对分离的小情侣则抓紧时间谈恋爱,天天都黏在一块。
      时间一晃而过,转眼就到了大年初七这天。
      家人们在家里收拾行李,于知乐和周岳生带齐资料出门。
      近年,老黄历的传播和使用受到一定限制,但未完全消失。初七是近半个月唯一宜嫁娶的日子,登记处里等待的新人不少。
      “登记结婚吗?”身着红色棉袄的大姐上前询问。
      于知乐笑着点头,顺手从周岳生口袋中掏出一把喜糖,递给她。
      “欸,谢谢,祝你们婚姻幸福,家庭美满。”大姐脸上笑容更盛,“先坐这边等会儿,排到号会通知你们。”
      于知乐二人坐到长椅右侧。
      周岳生腰背挺直,表情严肃得让周围人侧目。
      “很紧张?”于知乐挠挠他的掌心,“昨晚是不是没睡好?眼底青青的。”
      周岳生嗯了一声,喉头不自觉滚动。
      于知乐悄悄牵上他的手,倚着他的肩头忍笑,小声打趣道:“周营长怕什么?又没有人用枪指着你,还是说你怕我吃了你?”
      “你等着。”周岳生捏了一下她的脸,又替她整理鬓角的碎发。
      于知乐特地花了妆,编了好看的头发。领完证后,她要去照相馆拍一组照片纪念。
      闻言,她哼哼两声,没再点火。
      两人安静地坐着,听旁边的人讨论酒席和婚礼的事宜。
      登记处的门开了又关,如此反复几回,他们身边的人换了一轮,其中有像周岳生一样穿着绿色军装的。
      对方朝周岳生敬礼,周岳生回以相同礼仪。
      过了一会,大姐又来了,和颜悦色道:“妮儿,到你们了。”
      于知乐二人进了屋,先递上材料给工作人员审核,然后开始填写申请表格。
      工作人员确认材料无误,核对表格信息完整后,取出新的结婚证,认真誊抄两人的基础资料。
      钢印落下,所有流程结束。
      “吃喜糖。”周岳生掏喜糖的动作
      有点僵硬。
      工作人员扑哧一笑,祝贺道:“谢谢,祝你们百年好合。”
      出了登记处,冷风迎面而来。
      周岳生走在前面挡风,时不时伸手进大衣口袋确认结婚证的存在。
      于知乐注意到他的小动作,在他又一次确认时,脱掉手套,在口袋里与他十指紧扣。
      到了照相馆,照相师傅一眼就识别出两人是刚领完证的新人,热情指导两人合照姿势。
      “我不拍,她拍。”周岳生说。
      师傅以为自己马失前蹄,尴尬一笑,默默地给于知乐拍照。
      “一周之后就能来拿相片。”师傅说。
      于知乐应好,将凭条夹在结婚证里。
      两人离开,驱车去接蓝圆圆,让站在原地的照相师傅摸不着头脑。
      蓝圆圆心情很不错,一见面就迫不及待地分享过年期间的行程,说话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
      等她分享完,于知乐给她递喜糖,让她又惊又喜。
      “乐乐,恭喜你。”蓝圆圆开心地抱住她的手臂,“他在港城给我买了一栋楼,等我们可以自由去港城了,我送一套房子给你当结婚礼物。”
      她语气轻松得像在说送一把葱,让于知乐一时没反应过来。
      于知乐回过神,调侃道:“包租婆真大气。”
      蓝圆圆追问词语的意思,顺便学习了新的知识。
      三人回到于家小院时,已是下午一点,距离他们离家还有四个小时。
      “圆圆姐姐,我是你让我画的花。”小宝递来一张暖黄色的糙纸。
      纸上整齐排列了十几个与花、海浪有关的小图标,还是用彩色蜡笔画的。
      “谢谢小宝,姐姐都很喜欢。”蓝圆圆眼睛一亮。
      她纠结了很久,经过权衡,最终选了一个最容易绣的标签。
      在与家人分别前的四个小时里,于知乐心情颇为惆怅,凭着很快会再相见的信念维持平静。
      离开前,一大家子热热闹闹吃了一顿。
      在分离前的最后时刻,于知乐和周岳生相拥无言。
      “好好吃饭,好好睡觉,我在京市等你。”周岳生说。
      汽车启动,很快消失在所有人的视野中。
      于佩兰经历过太多这种场景,搂住于知乐的肩膀,轻抚宽慰。
      于家小院一下变得空荡荡,但好在还有放假到年初十的于佩兰、贺有安和搬回来住的蓝圆圆,不至于安静到有回响。
      从这天开始,村里的年味逐渐消减,副业组众人开始复工。
      暂时没接到新的订单,蓝圆圆便召集张二婶娘和她的老姐妹们绣图标,两三天便积攒了一百来张品牌标志。
      到了年初十,于知乐和于初月陪着远洋队一起前往省城。
      前者去省城罐头厂完成收尾工作,顺便参加表彰会,而后者带齐签约需要的章。